印度 瓦拉納西
我們將從瓦拉納西的歷史和文化信息開始講述我們與這座城市的故事,在這之后,我們將向您展示AirPano的攝影師德米特里·莫伊森科與斯塔斯·謝多夫對瓦拉納西的個人印象,他們前往印度拍攝了此次虛擬之旅。
瓦拉納西古城是印度最有趣的地標之一,同時可能也是最獨特的一處地標。這座城市的名氣不僅基于它的建筑,還基于它的歷史以及它在印度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這座城市對印度教徒的重要性不亞于梵蒂岡之于天主教徒或麥加之于穆斯林。據傳說,濕婆神在大約五千年前建立了瓦拉納西城。在印度教宇宙論中,這座城市是“地球的中心”,這里的大多數宗教活動都發生在叫做“河壇”的階梯建筑周圍。
印度人認為河壇是一條“天路”。在印度圣河沿岸的其他城市里,您也會發現河壇。然而,只有在恒河左岸的瓦拉納西城,人們才能找到印度教中最著名的河壇。河壇不僅是一種儀式性的凈化,而且還用于儀式性的埋葬,然后是尸體的火化。
瓦拉納西古城共有84座河壇,每天都有一萬多人在恒河水中的階梯上舉行凈化儀式。在達薩瓦梅朵河壇,每天晚上都會舉行真正的祭祀儀式。在馬尼卡尼卡河壇,印度教的祭祀火堆已經燃燒了很多個世紀。全國各地的印度教徒都為了這一圣神的體驗而來到瓦拉納西,無數游客敬畏地觀看這些火光明亮、令人驚嘆的儀式。
瓦拉納西的其他地標還包括23,000座左右的印度教寺廟。不過,這些寺廟都是不久前建成的,以代替在過去各種戰爭沖突中遭到破壞和摧毀的古寺。
瓦拉納西最著名的印度教宗教建筑是坐落在戈多里亞城區的維西瓦納特廟(金廟)。1835年,這座寺廟的屋頂鍍上了820公斤的純金。建于18世紀的杜爾迦女神廟也是瓦拉納西的一座著名地標。瓦拉納西唯一一座以尼泊爾風格建造的木制寺廟(僅次于加德滿都的帕斯帕提那寺)坐落在拉利塔河壇,受到尼泊爾王室的保護,寺廟所用的優良木材都是直接從尼泊爾運到印度的。
瓦拉納西城里坐落著基督教教堂和穆斯林清真寺,同時,這座城市對于佛教信徒來說也非常重要:據說喬達摩佛陀在瓦拉納西郊區的鹿野苑頓悟后,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教法。如今,鹿野苑擁有眾多的佛教寺廟和修道院,是世界各地佛教徒的朝圣之地。
有趣的是,宗教建筑遺跡并不是瓦拉納西的唯一地標。著名的巴拉納西絲綢就是在這里發明出來的,它可是整個印度質量最好的絲綢之一,由金線和銀線組成的精美奇異圖案是它的一大特色。巴拉納西莎麗的需求量很大,正因為如此瓦拉納西及其郊區坐落著許多制造廠,數以萬計的人們受雇于制絲廠。
如果我可以補充的話,瓦拉納西還是印度重要的教育中心,這一點與普遍的看法有所不同。瓦拉納西確實是古代與現代、儀式與進步、死亡與生命的獨特結合,希望在我們的全景照片中,我們成功捕捉到了這一令人驚嘆的氛圍。
世界上有幾座城市擁有一種奇怪的光環,對我來說,所有這些城市——出于某種原因——都坐落在亞洲,它們是能帶您去“旅行”的地方,進而重新連接您的大腦,打破您所有的西方習慣和價值觀。這些地方就像另一個星球,那里的一切都令人無法接受,但同時又令人驚嘆,并且那里的人們看起來還與我們相似,但他們又似乎來自另一個星系。我并不是評論這是好是壞,只是分享我親身經歷中的一個事實。
我第一次在加德滿都體驗到這種感覺,然后第二次又在吳哥“中招”,而印度的瓦拉納西城成為第三個以同樣方式影響我的地方。這些地方都值得再次參觀,我去了加德滿都5次,去了吳哥3次,而瓦拉納西只去了2次,這意味著故事剛剛開始。
真的十分難以用語言來描述這座城市的魅力,這里的一切都讓白種人感到不舒服和害怕。這的確是一座死亡之城,但不僅僅是因為海濱的持續大火(一天24小時都在焚燒從印度各地運來的尸體)。農場動物和人體的半腐爛遺體,由于某種特殊原因禁止“焚燒凈化”,于是順著河水漂流,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加灰暗。
然而,這并不是重點。關鍵在于人們來這里是為了死亡,石階、數座寺廟以及叫做“河壇”的火葬儀式場所沿著海岸線延伸了5公里。對許多人來說,這里已經成為一處等待之地。在這處地方,他們等待著死亡,有時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印度人相信,如果一個人在瓦拉納西逝世,并在恒河岸邊火化,那么輪回就會停止,他的靈魂將會進入極樂世界,永遠不會回到物質世界。雖然這座城市充斥著死亡的氣息和對死亡的期待,但卻沒有明顯的消極情緒。
(本段的一個簡短說明,我把“stretched”改成了“stretch”,因為本段開頭用的是“come”,這意味著它是現在時態,我將努力讓這部分文章的整個格式保持為現在時)。
相反,空氣中充滿了對幸福的期待。這是一座活生生的城市:一百多萬的市民在這里生活,寺廟和酒店林立,還有狹窄的街道,人們在踩著牛糞、躲讓摩托車的同時,都要擠到河邊上去了……在瓦拉納西,似乎每個人都知道一切,但是我的“導游”卻花了一個小時最終把我以及我的行李帶到了一個錯誤的地方……在迷宮般的街道上,污水、哈希什和焚香的煙霧縈繞著我,但在我踏上河岸的那一刻,這一切都消失了。一些東西彌漫在河面上,它們像煙,又像霧。談話聲和祈禱聲穿透空氣,有人在進行Pūjā,即凈火儀式;隱士們對著灰燼冥想;有人在恒河水中洗衣服和刷牙。奶牛在石階上悠閑地走著,滿載著當地人的船只在河上來回穿梭,開展著他們重要的(但對我來說完全是神秘的)業務……傍晚時分,聚光燈和祭祀火光照亮了河壇。音樂很響,一些人在跳舞,現在石階上的人比白天擁擠十倍……也許他們根本就不睡覺?至于我,我在錫塔爾琴聲和刺耳的誦經聲中睡著了……
日出了——我走到賓館的屋頂上,煙霧中幾乎看不到酒紅色的太陽。在空曠的河對岸,看不到任何建筑,只有沙子。我俯視著河岸——那里有生命。向遠處一瞥——那里是沙漠和死亡。只有偉大的恒河將生命與死亡這兩種情況分開……
斯塔斯·謝多夫的故事:
對我來說到目前為止,在我為AirPano工作期間,印度是我到訪的所有國家中最有趣的一座。當我向朋友們介紹印度時,他們幾乎總是問我關于氣味的問題。一般來說,我不會說印度的東西有多可怕。比如在德里,還是有一些地方相當精致的。然而,瓦拉納西市與印度的其他地方不同。在我個人的無知觀點中,瓦拉納西的氣味可能相當于印度氣味的兩倍。
這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但還是讓我來試試吧:想象一下,在一片擁擠的老城區,幾乎沒有污水處理系統,所有的垃圾都通過露天的溝渠流入河中。奶牛和山羊自由地在街上游蕩,當地人也不吝于即時響應“自然的召喚”。而且,這里所有的“熏香”都摻雜著尸體火化的甜味。
強烈建議歐洲人不要在恒河里洗澡。我已經聽夠了關于在當地水域可以“抓”到什么的教育故事,所以我甚至壓根兒沒有想過要去那里泡澡。還有一件事讓我不解:老實說,僅僅在這座城市里呆了幾個小時后,我就再也沒聞到流入河里的糞便氣味。不過,我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也許是對面空蕩蕩的河岸吹來的清風,或者,也許是我的大腦已經感官負荷,干脆關閉了我的感受器。無論如何,在我和迪馬·莫伊謝延科拍攝瓦拉納西的幾天里,這股臭味絕對沒有妨礙到我。
只有一個不愉快的時刻:在我們拍照時,船夫載著我們沿河而下,給我們講他的生活故事,并咀嚼著阿拉伯茶葉(一種具有藥物特性的植物,傳統上印度人會咀嚼幾個小時),某一刻他把阿拉伯茶葉吐到了河里,并舀了一些水來漱口。真的,就在幾分鐘前,我還在河里看到了另一個宗教儀式包袱,里面裝著一些動物的殘骸,我幾乎當場就吐了出來……
恒河除了用來洗澡之外,在城市生活中還扮演著另一個重要作用:在位于河岸的火葬場里舉行焚燒尸體的儀式。英國人在殖民印度后曾試圖根除這一傳統,但他們并沒有成功。自然,我們不得不嘗試從空中拍攝其中一個仍在運作的火葬場。
我不得不說,雖然這里允許游客觀看火化儀式,但拍照是全然禁止的。不過,我們設法說服了火葬場的工作人員允許我們拍照。說實話,我們的船夫并不喜歡這個主意,所以在他與迪馬進行了簡短的“船槳決斗”之后,便向我們告別。因此,我們的航拍只好在岸上進行了。
2014年7月25日
閱讀更多
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