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 箭扣和角山長城 第一部分
中國的長城的確名副其實,其字面意思是"萬里長城"。 所謂"萬里"是因為采用的是中國古代的長度的計量單位"里"。但是對于現代人來說,用更熟悉的度量單位來想象它更容易。這樣,它就表示著從東向西延伸的城墻,長達9000千米。但如果再算上所有的分支,它的總長度將超過21000公里--足夠繞半個地球!
長城始于山海關。這部分的城墻被稱為"龍頭",是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之后,該段城墻由北向西跨越崇山峻嶺,最后到達甘肅省。
長城城墻的寬度為5-8米,城墻的某些部分可以同時容納幾個并排奔跑的騎馬者。 現在您是不會遇到騎士的,取而代之的是圍滿城墻的游客。這就是中國長城--世界上最著名的古跡之一。
但是,長城上仍有一些幾乎難以接近的角落,那里沒有游客參觀。這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北京結點"(又稱作清水頂結點),它是一個長城上的一個分支點,位于北京以北約60公里的群山之中。
長城的這一部分確實很荒涼,并且難以進入。這里的的路段基本上都是陡峭的斜坡。這堵城墻重復著巖石景觀的每一個曲線,不斷地上升和下降。這個地區相當危險,經常有事故發生。狹窄的臺階有時會變成80度角、幾乎垂直的障礙物。 "天梯"、"鷹飛倒仰"、"箭扣梁"等長城景觀的名稱,不僅僅是詩意的修辭手法,而且是對風景的真實描述。
我們住在一個小山間休息室里,早晨吃了一頓很差的早餐,凌晨時分就動身去山上了。這條小巷指引著我們穿過森林,干枯的樹葉在我們腳下沙沙作響。一個半小時后,我們看到了塔樓和山脊。很快,我們就到長城了!
樹木和灌木叢穿插在古老的石頭之間。許多跡象都告訴我們,不建議游客在該城墻游覽。但吸引我們的正是它的野性之美。我們爬上長城,拍攝了幾幅全景圖。太陽出現在山的后面。在陽光的照耀下,長城像一條古老的龍,在山上爬行。天氣變得越來越暖和了。
我們走到了"北京結點"的塔上。 如果你有那里很容易到達的想法,那一定是虛幻的。 克服了多刺的灌木叢之后,我們出現在城墻的地基前,當該地基沿著山脊前進時,城墻就變成了"樓梯"。 剛開始攀爬很容易,但隨著臺階的高度越來越高,我們不得不繞過那些巖石滑坡。我們隨身攜帶的設備更是使最簡單的徒步旅行變成了很好的體育鍛煉。終于,我們到達了那里!這里的景象是令人驚嘆的,城墻從"結點"的中心點以多種方式向外伸展。 鳥兒飛近我們,為我們歡呼喝彩。
小憩一下,吃點零食、巧克力以及奇怪的香腸(火腿腸;))--但在山里,我們不能過分挑剔。斯坦斯發射了一架無人機,開始從上方拍攝。現在我們要決定下一步做什么。我們想要拍攝更多位于更遠的地方的塔。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返回山谷,我們沿著另一條小路走,或者穿過長城,這聽起來更有挑戰性。在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通行危險" ,"禁止通行" ,"最好繞過去"的標志,我們要選擇哪種方式返回山谷呢?
大部分的冒險都是以"我知道一條更短的路"開始的。我們決定沿著這條路,穿過這堵城墻,沒想到我們還是需要爬行: 先爬上去,然后再爬下來。我有提到過80度的角度嗎?現在想象一下50-80厘米高的臺階,但其寬度僅如你的手掌一樣寬。
在上升的過程中,我們幾乎失去了探險的熱情。但是已經沒有辦法回頭了。從"鷹飛倒仰"的堡壘可以觀察到一個令人驚嘆的景象,這一景象給予了我們更多的力量。這里的城墻得到了更多的修復,巖石滑坡和倒塌的情況少了許多。還有一個更有名的地方等著我們--"天梯"。熱愛冒險的人從箭扣來到這里。所以我們不得不往下走。但是下山往往更加困難,尤其是當你沿著未知的路線下山時。
與此同時,太陽越來越接近地平線。要克服我們白天走過的那條路,似乎是不大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前進。這就是"天梯"。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座高樓的屋頂上,但是你必須通過狹窄的臺階往下走。是的,往下走。沒有登山設備嗎?沒有,還沒有聽說過。
我們開始往下走。我慢慢地向下伸出我的腿,試圖感受狹窄的臺階。它一定在那兒,我只是看不見它。然后是第二回合。該死,背包卡住了。又一次。現在好多了。下一步......
我們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才下來。天漸漸黑了,但比起從古老的小石階往下走,穿過暗夜森林的路對我們已經夠好的了。
令人驚奇的是,即使在沒有進行過修復的地方,長城仍然完好無損。傳說,其秘訣就是在大米粥里加入石灰石砂漿來固定石頭。 我想知道城墻上的地面是否已鋪設完好。人行道上有些地方長著樹,但是環境還是很好的。
第二天我們去了長城,但這次是去參觀尖口塔。斯坦斯希望重復我們的英雄事跡,但我建議繞過長城最危險的部分,走穿過森林的那條路。我們就是這樣到達尖口塔的。
帶有野性之美以及由樹木環繞的城墻比其"精致"部分要有趣得多。 不幸的是,這部分城墻也將很快得到修復。 但是我們的照片和視頻將會保存它現在的樣子。
由 Sergey Shandin 和Stanislav Sedov. 拍攝 Nickolay Denisov制作
2018年7月16日
閱讀更多
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