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鳳凰古城
中國是擁有獨特文化的古老國家之一,這里建筑、歷史與傳說相互交織,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而位于沱江河畔的鳳凰古鎮,則是這一特色的最佳體現。這座古鎮以神話中的鳳凰鳥命名,在古鎮東門前的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傳奇的鳳凰雕像,見證著這座古鎮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
鳳凰古城的確切建立日期已無從考證,但據歷史學家推測,早在7世紀,這里便有人類定居,不過當時它僅作為一處邊防哨所存在。到了1554年,面對南方苗族人的頻繁侵擾,明朝政府決定在此修筑城墻,以求得邊陲安寧。又過了150年,新興的清朝政權正式在此地創立了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位于一條長達190公里的重要防線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戰略位置。雖然與聞名遐邇的中國長城相比,南長城的知名度略遜一籌,但它同樣是中國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之一。
鳳凰古城因其絕美的景致與獨特的氛圍,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預備名錄。漫步在這座古城之中,你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18世紀,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當時的日常生活與傳統習俗。古城內,獨特的木房子建于柱子之上,從水面緩緩升起,別有一番風味。而在家門口,女人們正忙碌地在河里洗菜、洗衣服,生活氣息濃厚。盡管古城內橋梁眾多,其中不乏建筑杰作,但當地人仍保留著踩著露出水面的石頭過河的傳統習俗,令人倍感親切。
鳳凰古城作為一處至關重要的活歷史遺跡,正受到當地政府的精心保護,以抵御現代化進程中的種種沖擊。然而,它的保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歷經朝代更迭,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許多珍貴的古建筑遭遇了重建或損毀的命運。以建于1585年明朝的鳳凰萬民塔為例,盡管在1691年清朝時經歷了大規模修繕,但仍保留了其原始的結構風貌、獨特風格及主體裝飾圖案,其命名寓意“萬名之塔”,塔高達21米,外表飾以精美的繪畫與雕塑,是古城的重要地標。遺憾的是,萬民塔在20世紀60年代不幸被毀,直到20年后的才得以重建。同樣,著名的虹橋也經歷了大規模的重修,與原始風貌已有較大差異。此外,鳳凰古城還時常面臨洪水侵襲的挑戰,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鳳凰古城中,超過半數的人口屬于苗族或土家族這兩個少數民族群體。苗族世代傳承著一項古老的手工藝——制作銀飾,這一傳統已延續數百年,當地女性普遍視佩戴銀飾為必需,它不僅是往昔財富的象征,如今更是對苗族深厚歷史的一種致敬與傳承。
鳳凰古城幸運地避過了現代化進程的全面侵襲、戰爭的破壞以及自然災害的嚴重沖擊,因此得以完整地保留了16至18世紀時期的原始風貌與空間布局,成為一座活生生的歷史見證。
攝影及攝像:Victoria Shutova、Stanislav Sedov 、 Sergey Semenov
2024年11月15日
閱讀更多
360°圖片